(商業周刊 第1122期 )單打獨鬥小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aahsing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533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8:39 am
來自: Taichung
聯繫:

(商業周刊 第1122期 )單打獨鬥小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

文章 aahsing »

他們從小兒發燒管到更年期,治病更治人,你我身邊的社區診所,可以是我們終身仰賴的健康醫療團隊。
圖檔
七堵醫療群的醫師主動走入每個里,負擔起七堵地區民眾的健檢重任。(攝影者.翁挺耀)
一年繳交的健保費平均超過三萬元,你想買健康?還是只買疾病治療?

儘管健保讓民眾享受公平價廉的醫療,近日再度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盛讚,但是以疾病為主、以專科區分醫療的制度設計,卻讓台灣的醫療變成以病計酬,扭曲應以民眾健康為導向的目的。

「健康不是治病而已,」醫界大老、現任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董事長的謝博生直言:「醫療該做的是照顧人,不是照顧病;一個人被切切割割給不同的專科醫生醫病,怎麼得到完整的照顧?」

然而想要把各專科的醫師組織起來,建立一個熟知自己病史、能共同會診的專屬醫療團隊,似乎是總統或富豪才能享受的特權?若你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市井小民不但也能享有醫療團隊,而且他們就在離我們不遠的街頭巷尾。社區裡的診所,其實不只是能為我們解決如感冒、拔牙、量視力等小毛病,越來越多醫師打破專科界線,共同組成「社區醫療群」。

他們,一手照護全家健康

「社區醫療群」是歷經九二一地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在民國九十二年開始推動的醫療改革方案:鼓勵原本單打獨鬥的診所,結合不同專科,以五到十家診所為一個團隊,共同成為會員的「全人健康顧問」,有如社區的綜合小醫院。

全台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四個醫療群散布各地,由將近一千九百家診所組成,占西醫診所約二○%。每個醫療群若非一半以上醫師具備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或家醫科專科醫師資格,就是至少五分之一以上醫師具有家醫科專科資格,以確保醫療群能提供民眾常見疾病的診斷服務。

而民眾只要有參加健保,就能以家戶為單位,選擇加入居住地生活圈內的醫療群。唯一的條件,是登記成為會員的前半年,家戶裡的任一成員,必須在醫療群內的任一診所留有求診紀錄。
他們,全天候接受諮詢

成為醫療群的會員,和醫療群醫師的醫病關係,不再只限於看診時的互動,你的健康狀況就成為他們的責任,不論半夜突然頭痛或發燒,醫療群都有二十四小時的電話諮詢專線,一般先由護士解答,情況嚴重再由護士轉給醫師。

若醫師發現會員需要醫院的醫療資源,更會透過診所和醫院之間的轉診機制,讓會員省去掛號、找合適醫師、解釋病史等繁複流程。一通電話,醫院可以直接幫轉診的會員掛號,甚至根據醫療群醫師的病歷解釋,直接讓會員做儀器檢驗,「這不能說是插隊,而是前段作業已經完成,雙方都節省作業時間,」謝博生說明。

「小病留在診所,大病就轉送醫院,一個病人由不同層級的醫師們共同照護,節省病人時間、金錢,也節省國家的醫療資源,」雙和社區醫療群的執行中心醫師謝文進補充,民眾凡有病痛都往大醫院跑,其實是就醫迷思。因為醫院醫師不見得比診所醫師更熟知患者的病史,或診療時該注意的特殊狀況如家族疾病,如果讓診所和醫院能發揮各自功能,其實受惠者是患者本身。

而不同於醫院以醫病為主體,會員就算沒生病,醫療群也會「雞婆的」主動聯絡會員,告知健檢、保健等訊息。只見各個醫療群各出奇招,有的發行雙月刊,系統性介紹養生常識,有的舉辦健行活動,由醫師帶著病人一起戶外運動,讓會員遠離疾病。民國九十六年,有三十個致力於促進會員健康的醫療群,就幫健保省下一億一千萬元的醫療支出。

健保每年從總額中撥出專款九億一千五百萬元給台灣的社區醫療群,可以說你我都是醫療群的支援者,然而目前卻只有六‧五%的民眾成為醫療群會員。

其實善用社區醫療群的服務,可以幫助自己更健康。健保局台北分局就發現,每三年可享有一次免費健檢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轄區內的社區醫療群會員受檢率將近四九%,比非會員比率高出二十二個百分點,而子宮頸抹片的檢查率,也是會員的表現較好。
能有如此效果,歸功於醫療群和會員建立起長期的互信度。「花時間勸民眾要做檢查、要注意健康,都是好意的提醒,但如果他(民眾)對你的信賴感還沒有建立,他還會懷疑你的企圖,不想聽你講,」民國九十三年成立高雄全家福醫療群的小兒科醫師蕭瑞榮說道。

他翻著一位林弟弟的病歷說,「這是他第一次發燒,但是他支氣管不好,小心不要讓他打球、吹風,才好得快,」蕭瑞榮額外叮嚀林媽媽,不只對發燒的診斷治療,連過往的病史也一併考慮,接著他話鋒一轉:「妳今年該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了喔!我們這兩個月還有免費的成人大便檢查,可以提早發現大腸癌……。」

加入醫療群的會員以「家戶」為單位,所以醫師不只關心來就診的小孩,也關心陪同的大人,儘管桌上放的是林弟弟的病歷,首頁還附上全家的「健康家庭處方箋」,記錄所有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為了有效管理,蕭瑞榮甚至以不同顏色、大小的貼紙,標示家庭成員罹患的慢性病,連大家做過哪些檢查,都記錄得一清二楚,而今他更把紙本化為電腦資料,一個按鍵就從林弟弟的病歷,看到林媽媽的詳細就醫紀錄。

他們,雞婆提醒常救人一命

這樣不厭其煩的「順便」提醒,還曾及時挽救會員王氏夫婦的健康。「在此(加入醫療群)之前,他們好幾年都沒有看過病,健保卡都沒用,」蕭瑞榮回憶,王氏夫婦加入一個月後,醫療群推動成人健檢,把忙於補教事業的王先生拉去檢查,結果原本自認十足健康的王先生,飯前血糖竟然高達二百八十六mg/dl(編按:正常值為七十到一百mg/dl)。

「我很訝異,怎麼可能(對自己的高血糖)沒感覺?」蕭瑞榮說,原來王先生喜歡邊上課邊喝可樂、思樂冰等冷飲,不自覺攝取過多糖分,又誤把頻尿、易口渴視為話講太多、喝太多水之故。
「我們以前都沒有概念,覺得沒痛就是健康,」王太太說道,直到帶小孩去看感冒時,蕭瑞榮發現年過四十的她,竟然沒做過乳房超音波、子宮頸抹片等檢查,馬上向她解釋自我檢驗的方法,「因為很信賴他,他說什麼我都聽,結果回家真的摸到一小塊硬硬的,第二天馬上再去找蕭醫師,」王太太回憶。

而身為小兒科醫師的蕭瑞榮,當天就安排王太太到婦產科診所複檢,發現情況不樂觀,隔天就依照王太太要求,幫她轉診到高雄醫學大學的婦產科,當天照超音波、聽取報告,證實是乳癌第一期,兩天之後就進入開刀房動手術。

若是一般民眾直接到大醫院排隊掛號、門診、安排檢驗、看報告,可能花去兩個星期以上的時間,但透過蕭瑞榮的安排,王太太沒有拖延時間,及早進入治療階段。

他們,連病患吃什麼都關心

在偏遠地區,社區醫療群的功能就更大了。位在基隆市西南郊區的七堵,交通不便,轄區內沒有地區醫院,而從山區開車下山,一趟路往往就要花費半小時,跨區就醫對長期為慢性病所苦的老人家而言,無疑是種折磨。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七堵醫療群的醫師紀乃正說道。不同於都會區就醫便利、民眾知識水準和經濟力較佳,偏遠地區的醫療群更必須主動出擊。

為了把醫療從治病延伸到生活照護,紀乃正走出診間,帶著聽診器跋山涉水,直接到病人住家看診,舉辦大型健檢活動、健走運動,運用醫療以外的疾病管理,讓七堵地區的糖尿病友得到妥善照顧。

胡爺爺雖是穩定回診的病人,但紀乃正還是會不定期到胡爺爺家訪問,聽他說話、幫他診療、也觀察他的生活狀況。只見原本穿著白袍的嚴肅醫師,彷彿變成綜藝節目主持人,轉到廚房突擊檢查胡爺爺的冰箱,「你這幾天都吃鹹粥喔,配菜有哪些?」紀乃正不斷翻著冰箱的菜色,原來他要幫胡爺爺留意糖尿病友不能過度攝取的食物。
「我覺得紀乃正得把一小時拿來當兩小時用,」診所護士蘇淑真觀察,除了照護門診患者,七堵醫療群的醫師們必須抽空出門家訪,一次動員約六十名診所員工、志工巡迴七堵各地,進行上百人的健康檢查,一年服務三千多名民眾。

他們,重拾行醫的熱情

為了及早發現經濟不佳、衛教知識不足的慢性病患者,這個社區醫師群的醫師大費周章的從健檢中找出血糖偏高的民眾,幫他們安排更詳盡的治療,「所有預防檢查要走在最前面,不要等到慢性病發作,再來永遠吃藥,」紀乃正說。

因此他們還從健保局給付醫療群的費用中,撥出一百萬投入糖尿病衛教,甚至免費提供早餐、贈送每個病友價值四千元的血糖檢測設備,吸引頑固的年老病友參加衛教活動。

採訪當天,醫療群內的各家診所人滿為患,但中午十二點,醫師們還是匆匆趕赴會議室,一邊扒著便當,一邊討論如何增進管理慢性病效率的方式。自從醫療群成立之後,原本執業幾十年、習慣單打獨鬥的醫師像是回到學生時代,藉著無數個討論會,研究與病人相關的健康議題。

「這個制度可以讓醫師們全方位的繼續學習,提升醫療技術,」健保局醫管處秘書陳玫妤說明,會議中有醫師分享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有的則根據實際臨床經驗反駁,每個月診所醫師還要到醫院參加個案討論,若醫療群內的會員住院,他們也要和醫院的主治醫師一起巡房,共同研究病歷。

儘管醫療群的「外務」多如牛毛,但紀乃正卻笑著說:「做的事情不同,你得到的信任感不同。」過去業務單純,一個月門診量約有六千多人,然而他卻感覺醫病關係之間隔閡甚深,甚至會憂慮出現醫療糾紛的可能,「現在我對會員,從疾病到健康都能盡力,睡覺比較安心點。」

隸屬全家福醫療群的醫師李坤泰也說,「以前自己覺得當個醫匠,看病然後有收入,現在才是當醫生,我看的不但是病人,而且是整家人,從小兒科管到更年期,我做得滿起勁的。」
商業周刊 第1122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 ... =36734&p=1
(GOODJOB) (cheer) (GOODJOB)
樂活市集LOHAS
LOHAS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
http://www.LOHAS.com.tw
樂活市集重視綠色環保概念,結合健康、食安與樂活消費。我們未來的生活趨勢也必將是以實踐環保的核心與環境共存的樂活概念為主流。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社會大眾日益重視綠色消費概念,進而使結合健康、環保與永續概念的樂活消費意識逐漸興起;許多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決策時開始重視家人與自身健康以及環境責任,樂活市場遂應運而生。樂活市集LOHAS
用心伯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209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03, 2008 2:48 pm

Re: (商業周刊 第1122期 )單打獨鬥小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

文章 用心伯 »

王大的名字也上雜誌了 (cheer)

加油加油 (GOODJOB)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 ~~ 目前中醫開業中,混口飯吃,只求平穩退休

我的目標 --
1. 買台便宜的紅色小車代步
2. 50歲退休,退休後收入跟退休前一樣多
3. 好多好多目標。。。。。。。。。。。
brufenfever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117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10 pm

Re: (商業周刊 第1122期 )單打獨鬥小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

文章 brufenfever »

在此向七堵醫療群的醫師们致敬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謙虛,當指責別人時,一根指頭指著別人,卻有三根指頭指著自己
回覆文章

回到「醫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