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例: 亞東醫院小腸移植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Claude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29
註冊時間: 週五 11月 16, 2007 11:56 am
來自: 地下一樓隱密角落

台灣首例: 亞東醫院小腸移植

文章 Claude »

中國時報 2007.12.15 
亞東醫院小腸移植 短腸症病患可嚐美食
中央社

 板橋亞東紀念醫院今天公布完成國內首例、亞洲地區罕見的小腸移植手術,並且為病患李怡萱慶生,也開啟腸蠕動障礙病患的新希望以及器官移植的新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希望完成五位人體試驗計畫,讓這類患者可以完成「品嚐食物甜美滋味」的夢想。

 從民國五十七年台大醫院醫師李俊仁完成國內首例腎臟移植手術後,經過各醫院醫療團隊不斷的努力,成功器官移植的首例包括林口長庚醫院陳肇隆醫師的肝臟、胰臟移植。台北榮總王良順醫師的單肺移植、台大李元麒醫師的雙肺移植。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任職台大醫院時,民國七十六年完成首例心臟移植。目前在亞東醫院完成過罕見的雙心人、甚至全世界唯一擁有三顆心臟的病例。

 台灣每年有超過一百位短腸症或腸蠕動不良等末期小腸衰竭病患,過去只能靠全靜脈營養治療,但因極易因導管感染而引發敗血症等併發症死亡;亞東醫院成功引進小腸移植技術,將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

 小腸移植醫療團隊治療主刀醫師陳芸表示,小腸移植技術困難,主要在於要接上小腸動脈、肝靜脈、小腸的淋巴系統多,容易排斥,相對手術不容易成功。幸虧有新藥品 tacrolimus(FK 506)問世,讓手術很順利。

 在朱樹勳指派下,陳芸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深造一年,在完成動物小腸移植案例,經衛生署審查通過,成為國內唯一可進行小腸移植的醫學中心,也成就朱樹勳十多年來的願望。術前,醫療團隊又到美國接受短期訓練吸收經驗。

 目前,國外有二十一個國家共六十五個醫學中心施行一千三百多例小腸移植手術,存活率逐年提高,在亞洲類似手術不多見,在日本與中國有少數幾例,以美國為例,移植後一年存活率達九成、五年存活率也可達六成,可為末期小腸衰竭病患提供一線生機。

 從今天公布的李怡萱的經歷,就可以知道病患的痛苦。因為吃東西會嘔吐,怡萱小學三年級後就在家自學,沒有小朋友會參加他的生日。為了避免感染,也不能接觸動物、每天最常做的是看電視以及與玩偶講話。

 手術改變了她的一生,終於可以順例的用嘴巴吃東西,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李怡萱說「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大出一條好漂亮的黃顏色大便,我們全家圍在一起好高興。」

 在手術後第十天,她已經不需要靜脈注射,可以酌量進食,醫療團隊問她想要吃什麼?李怡萱忽然嚎啕大哭說「有味道、沒有味道的,我都想要吃。」旁人為之鼻酸。

 胃腸蠕動障礙主要是因為腸道的神經節出現問題,神經節是傳達訊息的組織。當某段腸子的沒有神經節、或是神經節喪失功能,腸子就會無法正常蠕動,使得前段的腸內容物無法前進而滯留,導致腹漲、嘔吐。

 國際小腸移植醫學會已經彙整小腸移植的適應症,朱樹勳表示,展望未來,這是可以拯救短腸症患者的手術,台灣已經展現與歐美一樣的優秀醫療水準,衛生署若正式通過五例人體試驗,患者將擺脫長期注射、小腸衰竭、併發敗血症感染的威脅,帶來一線生機。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