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3063525
真正的解方,不在外籍護佐,而在我們自己的孩子
金蓋紅
護理人力荒的根源,是供給端的制度性忽視
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供給端的緊張。如果不改善供給端的緊張,任何改革都是緣木求魚。當台大醫院院長公開表示應考慮開放外籍護佐,這不只是對現場困境的回應,更是對國內制度失靈的無聲控訴。
我們不妨反問:這麼多年來,台灣累積了多少受過正規訓練的護理學校畢業生?這些準護理師,完成了學業、實習、訓練,卻因為「最後一哩路」——考照制度、職場環境、薪資結構、職涯支持——而無法進入臨床。這些人力,是國家社會用納稅錢培養出來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如今卻被制度擋在門外,任其流失、轉行、沉沒,這不只是個人遺憾,更是國家損失。
在少子化、勞動力遞減的時代,國家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引進外勞,而是如何釋放這批已經存在、已經訓練完成、卻被制度遺忘的本土人力。這才是最符合效率、最具永續性的政策選項。
我們要問執政當局: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批人?有沒有想過如何讓她們回到臨床、回到照護現場?有沒有想過,真正的解方,不在國外,而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
如果我們連自己培養的人才都無法善用,卻急著向外尋求替代,那麼這不只是政策的懶惰,更是國家治理的失格。
真正的解方,不在外籍護佐,而在我們自己的孩子
版主: 版主021
Re: 真正的解方,不在外籍護佐,而在我們自己的孩子
以前還沒有教改的時候,
護理人員從護校、護專和大學護理系所訓練出來,
可以考護士、助產士、護理師的執照,
教改後就取消護士職級的考試,
強迫高中時比較後段的人去通過比較高階的考試,
護理師的酬勞相對也沒有增加很多,
當然訓練出來的護理師能逃的都跑了。
護理人員從護校、護專和大學護理系所訓練出來,
可以考護士、助產士、護理師的執照,
教改後就取消護士職級的考試,
強迫高中時比較後段的人去通過比較高階的考試,
護理師的酬勞相對也沒有增加很多,
當然訓練出來的護理師能逃的都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