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式醫療擴張: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台灣醫院人力危機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83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46 次

掠奪式醫療擴張: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台灣醫院人力危機

文章 mustela »

掠奪式醫療擴張: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台灣醫院人力危機

金蓋紅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Acemoglu、Johnson與Robinson,表彰他們對制度如何形塑繁榮與崩壞的研究。他們指出,若制度傾向「掠奪型」(extractive institutions),即由少數權力者壟斷資源、排除多數人參與,將導致長期停滯與結構性失衡。

台灣醫療體系正是這一理論的活教材。衛福部最新評鑑結果顯示,醫學中心數量擴增至22家,創歷史新高。表面上是醫療升級,實則是地方政府與醫療財團主導的擴張競賽。透過BOT案釋出公共土地,各縣市爭相引進大型醫院,創造出大量病床與設備需求,卻忽略了護理人力的供給現實。

健保制度限制了醫院的薪資彈性,無法提供足夠補償吸引人力;同時,政策卻對基層診所施加薪資提升壓力,反而加速人力流向診所。評鑑制度獎勵擴張,卻未將人力可得性納入考量,導致「評鑑驅動的空床潮」。

當地方政府、醫院與護理師各自採取對自身最有利的策略時,整體系統卻陷入奈許均衡的困局:病床暴增、人力崩盤、病患負擔加重。這正是制度失衡下的集體災難。

若不從「抑制醫學中心無序擴張」與「導正健保給付邏輯」著手,任何短期補貼都無法止血。唯有重設制度,轉向包容型架構,才能讓醫療品質回歸人本與可持續。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