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暴力(四):制度的裂痕與修復的可能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83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46 次

記憶的暴力(四):制度的裂痕與修復的可能

文章 mustela »

記憶的暴力(四):制度的裂痕與修復的可能

金蓋紅

我們不是反對揭露,而是反對偏見。不是拒絕監督,而是拒絕羞辱。狼醫平台的設計,已經偏離了風險治理的初衷,成為一種懲罰性記憶的工具。它不再是保護病人的盾牌,而是社會對醫師群體的象徵性懲罰。

羅曼·羅蘭曾說:「人類最可怕的不是痛苦,而是對痛苦的冷漠。」而這種冷漠,正是制度選擇性記憶的結果。馬丁·路德·金也提醒我們:「不公義若在任何地方發生,便是對所有地方正義的威脅。」狼醫平台的偏誤,不只是醫師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風險治理的警訊。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情緒,而是更清晰的制度。以下是我提出的五個方向,作為制度重建的起點:

一、建立跨職業一致性揭露標準
揭露若只針對醫師,而不涵蓋其他高風險職業,如教師、教練、律師、警察,那麼制度便失去了公平性。風險不該由職業決定,而應由行為決定。揭露標準必須一致,否則就是選擇性懲罰。

二、設立比例原則與定讞前保護機制
在未定讞前即公開全名與執業地點,是對個人名譽的不可逆傷害。制度若無比例原則,便容易將「揭露」變成「定罪」。我們需要的是保護機制,而不是情緒化的懲罰。

三、引入獨立審查與申訴管道
平台若既是裁判又是執行者,便失去了正當性。獨立審查能確保揭露的必要性與比例性,申訴管道則是對個人權益的最低保障。制度若無自我修正能力,終將淪為懲罰的機器。

四、強化醫師群體的話語權與公共論述
醫師不該只是被動承受,而應成為制度設計的參與者。話語權的重建,不只是為了辯護,更是為了讓社會理解醫療現場的複雜性與風險結構。我們需要的是對話,而不是定罪。

五、推動立法修正,回歸風險治理本質
狼醫平台若無法在法律上被重新定義與規範,那麼所有改革都只是表面工程。立法修正,是為了讓制度回歸風險治理的本質——保護所有人,而非懲罰某些人。


這不是為了特權,而是為了平等。不是為了遮掩,而是為了誠實。制度若真要守護社會,就必須先守住公平。我們不是要求豁免,而是要求一致。不是要求沉默,而是要求對話。

願這篇文字,能為醫療群體爭回一份尊嚴,也為制度設計留下一絲誠實的可能。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