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換腎 健保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K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1964
註冊時間: 週三 9月 26, 2007 1:47 pm
來自: HPLP部

洗腎 換腎 健保

文章 MK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 ... day-o3.htm

李伯璋

醫藥浪費、人口老化、抗癌新藥使用、新醫療科技引進,都是被提出是造成入不敷出,缺口逐年不斷擴大的因素。筆者從事腎臟移植已經30年,觀察到衛生署的國家醫療政策從不談到尿毒症病人的治療重要性。早年,沒有公保或勞保的病人,洗腎一年的費用就可以買間鄉下房子,感謝健保德政,使尿毒症病人沒經濟負擔下,有機會活下來!

民國97年台灣洗腎人口56000人,佔加保人口(2.43/1000),可是97年洗腎費用已高達330億,佔健保費用4400億的7.5% ,這些病人常因合併症必須住院,則有將近11%的健保總額費用被使用在尿毒症病人的醫療費用與不得不用的醫療耗材,而且,只能治標性的維持這些尿毒症病人活下去,為什麼這些財務資料卻從不被專家檢視討論?

97年3月,健保局已統計過一位尿毒症洗腎病人1年要花65萬元,一位換腎病人術後1年的抗排斥醫藥費用則為11萬元,歐美己開發的國家都己經精算過,他們知道必須動用國家資源,務實面對這要花錢的慢性病疾病。健保局黃三桂副總經理與衛生署健保小組曲同光副召集人多年來一直很重視這財務負擔,而在健保政策協助器官移植發展,吳院長、楊署長可請健保局再精算台灣完整的資料提供給政府規劃政策做參考。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在國內27家移植醫院支持配合下,將國內1999年至2008年的4242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病人資料收集分析。其中2133位病人是在境外接受移植,2109位病人是在國內接受移植(518位病人接受親人活體捐贈,1591位病人接受屍體捐贈)。衛生署與健保局必須正視境外移植病人數的問題,中國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幾次在國際會議己承諾要改革大陸死刑犯器官捐贈的弊端,國人境外接受移植病人數已明顯減少。目前,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酯的病人持續增加下,尿毒症病人也必然會逐年增加,可預期未來台灣只會有更多洗腎病人,對健保財務壓力是不可承受的更重!!

就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為考量,尿毒症病人有權利要知道醫療真相,長久以來,國內洗腎病人一直被告知換腎很危險,台灣洗腎成績世界第一,很安全,似乎不會死亡?事實上,台灣各種器官移植與洗腎的治療成績是超越歐美國家水準,就親人活體捐贈/屍體捐贈腎臟移植而言,國內5年病人存活率是94%與92% (美國是90%與81%),國內洗腎5年病人存活率是54%(美國是45%),整體而言,洗腎病人1年的死亡率16.1%,換腎病人則為3.8%。歐美洗腎病人3年可以等到有人死後發揮大愛捐贈的腎臟,台灣卻須要30年才可以等到腎臟移植的機會。

值此健保費調漲之際,筆者再呼籲馬政府必須全方位真正瞭解腎臟移植的價值與意義,充份建立制度與配套措施,培育人力,絕不能當駝鳥,尿毒症病人治療政策不明確是無法真正解決健保問題。國內等待移植機會的病人是醫療弱勢族群,門診時,心痛病人與家屬的流淚,長期洗腎的折磨與無奈,只有病人與家屬能體會。我們鼓勵等待移植的病患與家屬應該要主動、勇敢向政府說出他們的苦,他們的夢想。今日、台灣社會用心面對問題,尋求共識,積極建立有效制度來解決困難,期盼我們的努力,能給器官衰竭的病人與痛苦的家庭帶來重生的機會,也協助健保財務脫離困境!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臺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
頭像
JustInCase
CR
CR
文章: 645
註冊時間: 週三 10月 24, 2007 3:11 am
來自: 火星

Re: 洗腎 換腎 健保

文章 JustInCase »

換腎比洗腎好,
作者說的大家都知道,
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器官來源,
這是國情的問題(全屍觀念),
要在短時間改變似乎不太可能。
長久以來,國內洗腎病人一直被告知換腎很危險,台灣洗腎成績世界第一,很安全,似乎不會死亡?
誰告知病人換腎很危險?
這句話似乎有點攻擊腎臟科醫師的感覺,
要推廣換腎應該是先推廣器官捐贈的風氣,
而不是攻擊幫病人洗腎的醫師吧。
Calcium
V2
V2
文章: 2618
註冊時間: 週日 6月 14, 2009 10:36 am

Re: 洗腎 換腎 健保

文章 Calcium »

JustInCase 寫:換腎比洗腎好,
作者說的大家都知道,
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器官來源,
這是國情的問題(全屍觀念),
要在短時間改變似乎不太可能。
長久以來,國內洗腎病人一直被告知換腎很危險,台灣洗腎成績世界第一,很安全,似乎不會死亡?
誰告知病人換腎很危險?
這句話似乎有點攻擊腎臟科醫師的感覺,
要推廣換腎應該是先推廣器官捐贈的風氣,
而不是攻擊幫病人洗腎的醫師吧。

那是以偏概全的思考
回覆文章

回到「醫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