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yuyu2000c/9662617April 5, 2008
採訪廖運範教授
現在醫學倫理是一種必修課,請問你對生命倫理課的看法?
快40年前(也就是廖醫師還是醫學生的時候)醫學倫理是一種選修,廖醫師覺得倫理對於醫學生來說在越小的時候接受薰陶會越有效。他說成為醫師之後已經養成某一種品格上的缺點,要再改就會很難,所以像現在的醫學生,從大一就把醫學倫理列為必修課之一,是很好的一件事。以後的醫學倫理會比一般倫理要求更高,也會更深、更人性化。有一些問題是一般倫理觀念裡面沒有注意到的,甚至是可能會有爭論,現在這個時候,有人去引導我們去學、去發現、去討論會比較好。例如:廖醫師覺得安樂死,有很多正反面不一樣的觀念,倫理這種東西是沒有絕對的對錯,當回到一個現實的議題的時候,對錯就不再是那麼的黑白分明,所以這些倫理如果要我們自己去想,沒有人引導,可能會有偏差。所以現在的問題是這個課程怎麼教?只有灌輸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需要經過討論,用一些實例,大家來討論。有些是一定有答案,有些是沒有答案的,經過這樣的辯論,那以後在我們行醫的過程中就會去思考那些問題。廖醫師覺得倫理不是只有這樣而已,他認為醫學倫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病人為中心。醫師應該以病人為中心,這是幾百年來、幾千年來不變的倫理。那我們以前的倫理觀念裡面有沒有這個?我們以前可能沒有想到說醫學倫理需要尊重病人的自發性,病人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治療,因為醫療的行為最低要求就是即使醫不好也不可以傷害病人,在醫療的過程中要衡量對病人的好處,跟會給他帶來的壞處,這樣才能採取正確的措施。醫學倫理比較困難的地方是因為它接觸的是活生生的例子,做不好可能就受傷或死亡,所以廖醫師想應該是把醫學倫理的原理原則告訴同學,去做討論。倫理是會變的,像以前沒有愛滋病,現在的愛滋病、SARS等一些感染力高的傳染病出現的時候要怎麼去應變…等,都有很多需要討論的地方。
最近對於衛生署的作為,廖醫師覺得很荒謬,六年的醫師執照,每六年要換一次,前提是要18分的醫學倫理學分,當了醫生算是已經定型了,還要去上倫理課!?規定快要執業的醫生要去上課,他稱為荒謬的醫師倫理。要讓一個醫師有醫德的話,要在醫學生還沒有成為醫師之前教育好,這是“薰陶教育”。一個醫生的倫理,是在進入醫學院以前的倫理再加上醫學人文的薰陶。等當了醫生已經學壞了,那上課也是沒有用的。反而是畢業以後老師們的身教更重要,比如說廖醫師之前說到的,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了DO、KNOW、HOW,但是我們進了醫院之後,發現我們的主治醫師和我們所學的不一樣,所以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開始要跟醫師的時候,老師的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現在像醫師、病人跟藥商之間是有利益衝突,但是依道德的標準來看時,彼此之間原本應該是沒有什麼樣關係的,如果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都把那種界線分得不是很清楚的時候,那你該怎麼辦?有些藥廠送醫生筆,就是要醫生幫他掛在胸前打廣告,當你覺得拿小的東西沒關係的時候漸漸的你覺得拿大也沒關係,倫理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腐蝕掉,以前廖醫師的兒子(也是醫生)在MORNING MEETING的時後都不吃藥廠的提供的早餐。有些倫理沒有人跟我們講,我們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廖醫師以前跟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一起當兵的時候,他們都注意到學校有很多這樣不對的行為,以前有一次總醫師要廖醫師和他的團員跟藥商一起吃飯,他就跟總醫師說他沒辦法去,總醫師說;「啊?你怎麼不來,這是不給我面子嘛!」。廖醫師對總醫師說;「是你請客嗎?」總醫師就說「不是啊。」。廖醫師就說:「不是?那就跟你的面子沒關係啦!」。就這樣廖醫師就回絕了那一次的飯局。
廖醫師表示如果醫學倫理淪為一種形式主義真的很荒謬,他也曾經有去聽過那些所謂醫師倫理的課,可是他故意不拿學分,因為那些課在講的都是非常八股的東西,其中一個講者講了一個跟廠商的關係,非常皮毛,那位講者是醫學倫理博士,他只是把倫理學當成一個學問,可是他的道德不一定比較好,因為他沒有真正的經歷過。還有廖醫師希望衛生署能夠好好改一下健保的體制,兩分鐘打發一個病人,這叫看病嗎?這種叫打發病人。實際上第一次看的病人大概要20到30分鐘的時間,因為要問清楚他的病歷,還要從頭到尾做一次檢察,然後才能做出一個結論,之後在準備開處方。一個主治醫師,只憑一個病例就做出診斷,這樣的醫療能夠相信嗎?其實對於醫師最重要的醫德就是把病看好,要全心全意的對待自己的病人。
在醫院中遇到糾紛要怎麼保護自己呢?
他提到了之前台大又有一個抄襲事件,最後的處分是年輕醫師5年內不可升等,指導教授口頭告誡,他說:「怎麼可以這樣,你是老師耶!怎麼可以相反呢?怎麼可以處罰那個年輕人?」他說這樣不算抄襲,應該是不當引用,因為他很年輕,不懂事,而且其實那個學生還有註明他引用誰的,只能說他不懂、不當引用,而不是抄襲。像邱小妹事件,罵那個住院醫師罵的跟什麼一樣,大家都說他不對,廖醫師非常憂心,不知道那個年輕醫師現在怎樣。「這樣等於摧毀一個住院醫師嘛,很多老師出了事情都推給住院醫師,這樣不對啊!攬都來不及啦,怎麼可以推給學生咧?」廖醫師講到了激動處:「老師不應該這樣的。」廖醫師的性格看來很直來直往,他自己也承認。說那些倫理委員會,裡面那些老師很多都不懂得倫理是什麼,評審這件事也要有倫理。